我這一系列文章,衷心希望台灣好,內容盡量客觀,不讓讀者們有選邊站的感覺。
但是有些朋友們,不管藍和綠,都抱怨我的文章太溫和,甚至有好友說我太過於鄉愿,讓我啼笑皆非。
台灣在這一次疫情爆發期間,被撕裂的程度,比以往選舉的時候更嚴重。因為,這次疫情牽涉到了「生死」的問題。
有點像中國大陸文革時候的情況,沒有人可以置身於紅衛兵運動之外,要不是被打倒的「走資派」,就是打人的「紅衛兵」。
即使是紅衛兵,也分成「保皇派」和「造反派」,在黨內互打。而我就像是當時想要中立,明哲保身的「逍遙派」,企圖在「保皇派」和「造反派」之間求生存,兩邊都不得罪。
但是在這次疫情爆發後,我逍遙不起來了。很多朋友都在群組內互相打嘴炮時,要我選邊站。結果我可能藍綠都得罪了。
再加上我這篇文章標題用了「媒體治國」,讓人以為我是「標題黨」,慣用聳動標題。任何人都知道,在台灣不能得罪政治人物和媒體,而我這個標題,可能兩者都得罪了。
網友們在酸我炮我之前,仔細閱讀這篇文章,其實重點不在抱怨政府和媒體,而是建議雙方都了解自己的定位,才能在記者會時,提出正確的問題。
如果政治人物和媒體朋友讀到這篇文章,建議你們從這個系列的第一篇開始閱讀,才不會有「斷章取義」的感覺。
在台灣政治兩極化的現況下,想要寫一篇客觀的、中立的評論文章,真的不容易。
https://tuna.mba/p/210613